項目完成了功勞被領導搶了怎么辦
小項是個資深程序員,供職于一家軟件公司。去年公司接了個大項目,對于公司來說合同中有個技術難點。項目經理認命小項作為項目開發負責人,小項帶領開發團隊加班加點,查資料、想方案,終于有所突破,將技術難關攻破。
項目在預期內交付,項目經理對他工作很是肯定,不止一次對小項表示,這個項目多虧有你,否則可能沒辦法按期交付。
年底公司表彰,公司給了項目經理很高評價,項目經理在獲獎感言里感謝小項的開發團隊,以及實施團隊,后勤保障團隊。大家都說項目經理能力超強,啃下了這么難啃的骨頭……
雖然領了獎金,小項還是很郁悶,覺得項目中自己的功勞才是最關鍵的,但是卻沒被大家注意到。
上面這個故事是我編的,但是我相信在各行各業中一定有類似狀況存在。
現在問題是,遇到類似狀況我們該怎么辦?
1、團隊功勞往往歸一人
中科院計算所沈華偉博士做了一個研究課題,他使用數據挖掘技術研究學術功勞分配問題,可以預測諾貝爾獎獲得者。
我在萬維鋼解讀《成功公式》文章中里看到這個研究,后來我去查了這個研究的相關資料,發現十分有趣,迫不及待與大家分享。
他研究方法是對學術論文進行分析,測試了物理學獎、化學獎和醫學獎,準確率較高。
那什么樣的人比較容易獲得諾貝爾獎呢?多人合作學術論文比例逐年上升,其中個人功勞該如何量化呢?
按論文署名順序嗎,有很多論文是按字母表排列,如果不按這個標準來,那按什么標準呢?
這個算法秘訣在于考慮論文中所有署名者,他們所發論文數量以及論文被引用率。
通俗點說就是你在這個領域有沒有其他論文,假如你對這個領域研究透徹,肯定不止這一篇論文,而那些合作者可能只是臨時幫忙,完了就去忙其他的了。
在課題中誰提出這個主意,誰熬了幾個通宵做實驗,誰整理數據發現結論,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,我們看的是論文數量,記錄最完整,被引用最多。
沈華偉的結論是:功勞分配不是按作者順序,也不是按真實貢獻,而是按“被感知”的貢獻。
論文的數量與質量就是影響社會感知的因數,就算這個功勞是團隊的結果,社會的感知往往會把貢獻歸于個人,這就是社會感知的局限。
阿里成功是馬云一個人的功勞嗎,那為什么說起阿里,你總想第一個想起馬云?
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共同成果,還是屠呦呦個人發現,這個都不重要,諾貝爾獎只能授予一人。
巴拉巴西的《成功公式》中一個定律:團隊的成功需要全體成員共同的、多樣化的努力,但是這個功勞會被其中一個人拿走。
可能你會覺得不公平,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歡,世界就是這個樣子。
實際上,沈華偉這個模型預測也存在錯誤,一個典型錯誤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實際獲獎者是S.Chu(朱棣文),算法預測獲獎者是他導師A.Ashkin。將朱棣文加入團隊前導師的文章去掉,預測結果符合獲獎狀況。所以算法錯誤原因是直接將所有論文在一起統計,導師從業時間更長,論文積累更多,預測時更有優勢。
2、樂做鋪路人
在弄明白功勞是如何分配之前,我們應該明白,這個社會的客觀規律是什么。
回到我們的主題,我試著來回答標題提出的問題,領導搶了你的功勞,我該怎么辦?
如果這個功勞對你的來說無比重要,你當然可以選擇學習劉毅,但是這個過程會比較困難。
我的意見是正確認識,不僅不帶消極情緒,還要高高興興送給他,幫他成功。
為什么?
蒂姆·費里斯的《巨人的工具》里介紹了一種當學徒的策論,“畫布策略”,所謂“畫布策略”,就是你發現別人要畫油畫,你給他找個畫布讓他畫。
畫里也許有你的功勞。但你的位置,是給人提供畫布的,這就是學徒做的事情。
領導安排你的工作,定你的績效,如果功勞只能給一人,只可能給你的領導。他不是在跟你爭搶功勞,你的功勞就是他的功勞。你應該為幫助領導成功而高興(與其郁悶不如高興),而你獲得了成長的機會,能力得到鍛煉。
如果你有能力幫助他人成功,你就盡量去幫助,你能幫的人越多,你的影響力就越大?,F在流行一個詞,叫“賦能”,自己有能力才能為他人賦能。
當你給人鋪路的時候,你實際上也在左右他的前進方向。
3、找準時機挑大梁
那是不是要一直當學徒呢,我該如何拿回屬于自己的功勞?
上面說的沈華偉諾貝爾獎預測的例子還給我們另一個啟示:功勞分配比例是動態量,會隨時間變化而演化。
與其不滿別人對于你功勞“感知”,不如持續在你的領域深耕,你可以試著增加你被感知的程度。比如,多為他人提供幫助,增加你在這個領域專業印象,多總結,分享自己的成果,增加自己的曝光度。
最后你還需要找準機會,挑起大梁。這個時候你已經有實力去收獲本該屬于你的成功了。
終于有一天,你作為團隊的負責人,在接受功勞時,你該如何平衡下屬的付出?
在懂得以上道理之后,希望你可以大方地稱贊和展示你下屬的功勞,因為你明白該是你的誰也拿不走,你深耕多年,這是你的領域。
你收獲的不僅于此,下屬會對你心懷感激,大家還會認為你為人謙卑,樂于提攜后輩,很有辦讓那么多牛人為你所用,結果越來越多人愿意與你合作,你會越來越成功。
你的成功不是來自你貢獻的多少,而是來自他人對于你成功的“感知”。
在你羽翼未豐時,你要甘于做一個鋪路人,為他人成功添一份力量。
要相信時間的力量,在你積蓄了足夠力量后,要有勇氣挑起大梁,去收獲本該屬于你的成功。
PMP項目管理行業交流QQ群:667625965(點擊一鍵加群,進群獲取更多資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