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給項目管理人員,別讓無用功毀了你
“今天工作不努力,明天努力找工作”,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。但是,在現實工作中,“努力”竟存在很多誤區。我們該如何走出這些誤區,穩步抵達預期目標呢?這要從努力的種類說起。
1.低耗努力,只能是原地打轉
前幾天,筆者工作的銀行組織中層崗位競聘。同事李某是老員工,競聘年齡也合適,原以為她會十拿九穩,不料卻名落孫山。之后,她憤憤不平,說自己工作十多年來,每天任勞任怨、早出晚歸,領導卻對她的努力視而不見。
領導也很無奈,畢竟此次競聘公開透明,綜合考評的結果,她的確不占優勢。
而那些被選中的人,都是各支行的拔尖員工。有的點鈔、漢字錄入等業務技能爐火純青,屢次在比賽中獲獎;有的人脈資源廣,能為單位承接更好的資源;有的考取金融類證書級別高、種類多,理論知識儲備充足……
反觀李某,她的業務量、任務指標一直在中游徘徊,資格證書也是勉強過線。她突出的亮點就是大家都覺得她很努力,幾乎沒有請過假,從不遲到或早退。這么多年,她年年都能拿到“全勤獎”,卻從未獲評業績標兵。所以,她在一線柜臺熬著,遲遲得不到提拔。
總有人會有一種錯覺,認為只要按部就班工作,熬上足夠長的時間,就會有回報。可是,投入的時間并不能和成功直接畫等號。工作時間長短不是衡量一個人努力與否的標準。像李某這樣的員工,充其量只是“低耗努力”型的員工,她的努力無論于己于單位,意義都不大。
2.高調努力,未必是真的努力
最近,一個HR朋友告訴筆者,老板給了他一個新要求:那些總是在朋友圈里“曬加班”的人,堅決不招。原來,他們公司有位員工,隔三岔五就在朋友圈發深夜加班的動態,是同事們口中的“勞模典范”。
前幾天,這個員工又發了個動態:“凌晨2點還在公司做項目,掉頭發也不是沒有原因的……”
老板那天看了他的策劃,內容煩瑣,條理不清晰,還不如一個實習生的作品,完全不能用。經常看他曬加班,老板早就留意他了,不但沒做出什么好成績,而且還抱怨工作太苦太累,這樣的員工要來何用?
我們身邊常有人喜歡在朋友圈“曬努力”。只看他的朋友圈,令人感覺很勵志,事實果真如此嗎?恐怕未必。我們看到的很可能只是表象,被那些“言不符實的努力”蒙蔽了。
這種曬出來的努力,更像感動自己的瞎忙活。與其浪費時間來做這些形式主義,不如好好沉淀下來,靠實力和業績讓大家記住自己。
3.松散努力,注定出力不討好
在這個數字化時代,很多人面對工作是持續分心的。他們的工作狀態是:寫著工作報告,又下意識地打開郵箱,看看有沒有新郵件;或隨手處理一段電話留言,回復一條微信,刷一刷朋友圈……
可以說,他們的工作并非在最佳工作狀態下完成。整日雖忙忙碌碌,實則是以一種松散的方式對待手頭的工作。
職場中流行著一種“拖延癥”,就是以低效的、持續分心的方式做事,這樣做事的人被稱為“拖延癥患者”。因為他們覺得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工作,所以在工作時會不由自主地轉移注意力,由此導致工作時難以做到百分之百地投入,不工作時內心又放不下工作,無法實現百分之百的放松。
松散式努力很具有誘惑力與迷惑性。一個人一旦染上此疾很容易上癮,若不下定決心嚴格約束自己,很難從這種習慣性舉動中走出來。與此同時,在松散式努力的影響下,當局者或許覺得自己對待工作是認真的,殊不知,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制約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,而且最后一刻倉促完成的工作,很可能漏洞百出,經不起檢驗。
4.找準策略,確保努力不走偏
有效的努力應該與高效能聯系在一起,高效能的三要素是時間、能量和注意力。
一個人如果不精于管理時間,就會拖延、忙亂,時間成本耗費越高,有效產出越少,價值也就越低。若其不懂得在能量提升上尋求突破,付出再大的努力終歸只是線性努力,總會有無形的天花板阻礙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。尤其是當他們不會管理注意力時,極易陷于無效用功的境地。
就時間管理而言,必須抓住一天的前3個小時。心理學家羅恩·弗里德曼在接受《哈佛商業評論》采訪時表示:“通常,一天中我們有3個小時的時間是可以做到完全集中注意力的,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規劃、思考、口才方面的訓練等。”雖然時間安排因人而異,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,我們最好還是利用好早上的時間,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,厘清工作頭緒,讓3個小時深度工作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。
就能量管理而言,需要樹立以結果為導向的做事理念,而不僅僅滿足于日常的忙碌。同時,要善于利用復利思維考慮問題。復利思維的本質是: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,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,不斷循環。
例如,馬東從央視辭職,進入愛奇藝,打造了一檔大火節目《奇葩說》。如果他一直圍繞這個節目打磨、改進,就算爭取獲得綜藝獎項,那他收獲的不過是線性增長。馬東沒有這樣做,他建立了米未公司,并拓展了《好好說話》《職場B計劃》等知識付費欄目。馬東所用的就是復利思維模式。
至于注意力管理,相關的專業訓練方法很多,如呼吸計數訓練、正念訓練,還有心理學家給出了“執行意圖”訓練等。找出契合自己的有效方法,持之以恒加以練習,相信隨著自己專注力的不斷增強,種種努力也將更加富有成效。